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活力健康林 > 营养树林 > 运动活力 甘麦大枣汤的应用和医案

运动活力 甘麦大枣汤的应用和医案

时间:2025-03-26 15:48:19 点击:158 次

图片

甘麦大枣汤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中治妇人“脏躁”之方。该方仅小麦、甘草、大枣三味,看似平淡无奇,临床疗效甚佳,不仅用于妇女,男人、小儿亦可用之。本人常以甘麦大枣汤为主,随症组合其他方药,治疗多种神经症及部分精神障碍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癔症、心或胃肠神经官能症以及小儿抽动症,均取得较好疗效。

脏躁之病多因脏阴不足、虚热躁扰所致,表现为心神不安、情志逆乱,其本在脏,其应在神,其治在心。五脏不同,情志有异,临床表现虽呈多样性,但由于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治疗仍以治心为主,治他脏为辅。甘麦大枣汤中,小麦甘微寒入心,养心除烦为君,甘草泻心火而和胃为臣,大枣补脾益气,甘润缓急为佐。三药相伍,共奏滋阴养脏、除烦安神之功,故悲伤欲哭,躁扰欠伸诸症悉去。

365建站微信二维码

诊治实录患者,女,27岁。2001年4月25日初诊。患者于一年前在某大学毕业后,求职未遂心愿,继之失恋,情绪逐渐低落,郁郁寡欢,常悲伤哭泣,不愿与人交往,甚至一度有自杀妄念。其母恐其轻生,与之形影不离。曾往多家医院求治,西医诊断为抑郁症,用药罔效。

365建站

刻诊:患者面色暗黄,神情沮丧,胸闷纳差,睡眠欠佳,时有颞侧头痛,咽部痰黏不爽。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此七情所伤,气机郁滞,心神惑乱。治当养心安神,解郁除烦。予甘麦大枣汤合越鞠丸加减。

处方:淮小麦100g,大枣20g,甘草10g,川芎10g,香附6g,栀子(炒)6g,神曲15g,炒酸枣仁15g。水煎服,5剂。并心理开导。

二诊:服上方后,情绪渐趋稳定,不再哭泣,夜能入睡,但易惊醒,饮食少,仍感困乏。时值月经来潮,诉胸满胁胀,小腹隐隐作痛。舌苔薄黄,脉弦细微数。治当疏肝解郁,养心除烦。予甘麦大枣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处方:淮小麦100g,大枣20g,甘草10g,当归10g,白芍15g,柴胡15g,茯苓10g,白术10g,薄荷5g,牡丹皮10g,焦山栀6g,夜交藤20g。水煎服,3剂。

三诊:服药3剂后,患者独自来诊,精神转佳,语言流畅,间有笑容。诉胸闷胁痛消失,饮食增加,惟睡眠仍差,多梦易醒。予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处方:淮小麦100g,大枣20g,甘草10g,炒酸枣仁20g,知母10g,茯苓10g,川芎10g,龙骨15g。水煎服,7剂。

尔后,其母来告,女病已愈,并于日前返回天津,已在单位上班。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临证思辨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类型,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属中医郁证、癫证的范畴。患者除遗传因素外,主要由七情内伤、忧思过度等因所致。郁病是情志怫郁、气机郁滞而致气、血、痰、湿、食、火的郁遏或蕴结,表现出多种证候的综合征。临床表现常见其心情抑郁,焦虑失眠,情绪不宁,胸胁胀满,善惊易恐,喜怒无常;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或头痛,呃逆,心悸,四肢麻木失用;或短暂失忆、失聪、失明,甚则晕厥。西医学的许多神经症,如抑郁症、焦虑症、癔症的分离性障碍或转换性运动和感觉障碍,均属于中医郁病的范畴。

郁病的主要病位在肝与心脾。因肝主疏泄,能调畅气机,流通气血;心主神明,主宰人体精神情志活动;脾主运化,输化水谷精微,运利水津。所以产生郁病的病机主要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根据郁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特点,治疗上应以肝、心、脾为主,辨明气、血、痰、湿、食、火的病理变化,审谛虚实,疏其壅滞,而令条达。

本例患者因情感纠葛及求职未遂心愿,气机郁滞,情绪低落,渐至心神惑乱。初诊时悲戚忧伤,表情沮丧,伴有头痛、失眠、纳差,是虚中夹实,治在心脾;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甘润缓急,合越鞠丸行气解郁,标本兼顾。再诊时,恰值经期,胁胀小腹隐痛,为肝郁血虚;故用甘麦大枣汤合丹栀逍遥散养心宁神,兼调肝脾。三诊时诸症悉减,惟睡眠欠佳,故用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养心宁神,清热除烦。前后共服中药15剂,治疗20余天,虽每次用药加减不同,但甘麦大枣汤始终不易,以其病在神,其治在心,主明则下安。甘麦大枣汤最能安心气、护神明、缓急迫,故获效验。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动者利人,静者利己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服务热线
官方网站:www.pcastelao.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09:00-18:00)
联系我们
QQ:2852320325
邮箱:w365jzcom@qq.com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国际企业中心
关注公众号

Powered by 活力健康林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