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活力健康林 > 营养树林 > 营养滋养 中医针灸正骨调形方法举隅

营养滋养 中医针灸正骨调形方法举隅

时间:2025-03-23 08:50:30 点击:158 次
骨骼形态对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外观具有重要意义。多种因素如先天发育异常、外伤、长期不良姿势、疾病等可导致骨骼形态改变,影响身体健康。中医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在调整骨骼形态方面虽并非万能,但有着独特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价值。中医理论基础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连脏腑,外络肢节。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将人体各个部分紧密联系。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调节气血运行。《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中医认为筋与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筋附着于骨,约束骨骼并协助其完成各种运动。正常情况下,筋肉舒缩协调,对骨骼产生均匀的作用力,维持骨骼的正常位置和形态。《素问·痿论》提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若筋出现病变,如紧张、挛缩或松弛,会打破对骨骼的正常约束,导致骨骼位置偏移、形态改变;反之,骨骼形态异常也会影响筋的正常功能,形成恶性循环。针灸可直接作用于筋,调节其状态,进而间接影响骨骼形态。

图片

365站群365站群VIP针灸调整骨骼形态的作用机制:1.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针灸通过针刺穴位,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后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得到改善,血液流速加快,红细胞聚集性降低,血氧供应增加。对于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骨骼病变,如骨缺血性坏死早期,改善血液循环能为骨骼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带走代谢废物,促进骨骼细胞的修复与再生,有助于维持或恢复骨骼的正常形态。2.调节肌肉张力平衡:异常的肌肉张力是导致骨骼形态改变的常见原因之一,如长期姿势不良使某些肌肉紧张,对骨骼产生异常牵拉,久而久之引起骨骼形态改变。针灸可通过调节肌肉的兴奋性来调整肌肉张力。当肌肉紧张时,针刺相关穴位可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使肌肉松弛;对于松弛的肌肉,针灸刺激可增强其收缩力。例如,在治疗青少年轻度脊柱侧弯时,通过针刺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穴位,调节脊柱两侧紧张度不同的肌肉,纠正肌肉对脊柱的异常牵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脊柱的形态。3.激活自身修复机制:人体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针灸刺激穴位可以激活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内啡肽、细胞因子等。内啡肽具有镇痛和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细胞因子参与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过程。这些物质可调节骨骼代谢相关细胞的活性,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破骨细胞的过度吸收,有助于维持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修复平衡,对骨骼形态的调整起到积极作用。中医认为筋与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筋附着于骨,约束骨骼并协助其完成各种运动。正常情况下,筋肉舒缩协调,对骨骼产生均匀的作用力,维持骨骼的正常位置和形态。4.调节局部气血运行针灸刺激穴位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速度,改善微循环。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后局部组织的血流量明显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增多,代谢废物排出加快。对于因局部气血不畅导致的骨骼形态改变,如骨折后局部淤血阻滞,影响骨痂生长,进而可能导致骨折愈合畸形,针灸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部位的新陈代谢,为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供充足的营养,有助于骨痂的正常生长和塑形,减少骨折畸形愈合的发生,促进骨骼形态恢复正常。

图片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针灸调整骨骼形态的临床应用:(一)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较为常见的骨骼形态异常疾病,多与长期不良姿势、生长发育不平衡等因素有关。在疾病早期,脊柱侧弯程度较轻时,针灸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针刺背部的华佗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上的相关穴位,如心俞、肝俞、肾俞、委中、阳陵泉等,结合电针刺激,调节脊柱两侧肌肉的张力,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促进脊柱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纠正脊柱的异常弯曲。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如姿势矫正、脊柱伸展运动等,可提高治疗效果,延缓脊柱侧弯的进展,部分患者的脊柱侧弯程度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二)关节错位或脱位后的形态恢复关节错位或脱位后,虽然通过手法复位可使关节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但周围的关节囊、韧带、肌肉等软组织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痉挛,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和骨骼的正常形态恢复。针灸可在复位后及时介入,选取关节周围的穴位进行针刺,如肩部脱位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穴位,肘部脱位选取曲池、尺泽、小海等穴位。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加速受损软组织的修复,增强关节周围组织的稳定性,防止因软组织问题导致关节再次错位或出现骨骼形态改变,有助于关节功能和骨骼形态的全面恢复。(三)骨折康复期的辅助治疗在骨折康复过程中,针灸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促进骨折愈合和骨骼形态的恢复。骨折后,局部气血淤滞,经络不通,疼痛明显,且长时间的固定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针灸通过刺激骨折部位周围的穴位以及相关经络上的远端穴位,如上肢骨折选取合谷、内关等穴位,下肢骨折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可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收,减轻疼痛,加速骨痂生长。同时,针灸还能防止肌肉萎缩,维持肌肉的正常张力,减少因肌肉力量不平衡对骨折愈合和骨骼形态的不良影响,提高骨折康复的质量,使骨骼形态尽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图片

本人在临床上根据患者形体姿势姿态,总结出一套调形体的整经筋正骨骼的方法。根据礒谷力学疗法的诊断分型,大概把患者分成三种异常形态,L型、R型、S型。1. 体质分型基础   L型:左侧骨盆高,左腿长,左侧骨盆前旋或右髋关节异常,导致身体重心左偏,可能伴随右下肢症状(如坐骨神经痛)。   R型:右侧骨盆高,右腿长,右侧骨盆前旋或左髋关节异常,重心右偏,可能引发左下肢不适。   S型:骨盆复合型失衡,可能合并脊柱侧弯或旋转,症状更为复杂。2. 针灸取穴思路    局部取穴:针对骨盆失衡区域的肌肉紧张或疼痛点,如环跳、秩边等。   远端取穴:根据经络循行选择调节气血的穴位,如肾经、膀胱经、胆经相关穴位。   平衡阴阳:通过对称取穴(如左右交替)或上下配穴,调整整体力学失衡。

图片

3.各类型具体配穴(1) L型体质(左侧骨盆前旋)主穴:  右侧环跳穴:位于臀部外侧,属足少阳胆经,可缓解右下肢疼痛及调节骨盆力学。针刺目的主要是对梨状肌进行一个合谷刺。左侧志室透肾俞穴:位于腰椎旁,属膀胱经,强化腰部气血,平衡骨盆左旋。足内翻加阴陵泉横合谷、阳陵泉竖合谷、公孙、平衡。足外翻加阴陵泉竖合谷、阳陵泉竖合谷、公孙、平衡。配穴:  长腿太冲穴(肝经原穴):调节全身气机,缓解因力学失衡引发的情绪紧张。短腿足三里穴(胃经合穴):健脾祛湿,增强下肢支撑力。(2)R型体质(右侧骨盆前旋)主穴:  左侧环跳穴:针对左下肢症状,调节左侧髋关节力学。右侧志室透肾俞穴:位于腰椎旁,属膀胱经,缓解腰痛并调整右侧骨盆前旋。足内翻加阴陵泉横合谷、阳陵泉竖合谷、公孙、平衡。足外翻加阴陵泉竖合谷、阳陵泉竖合谷、公孙、平衡。配穴:  长腿太冲穴(肝经原穴):调节全身气机,缓解因力学失衡引发的情绪紧张。短腿足三里穴(胃经合穴):健脾祛湿,增强下肢支撑力。(3)S型体质(复合型失衡)主穴:  腰阳关穴(督脉):通利关节,调节脊柱侧弯或旋转。双侧风市穴(胆经):平衡下肢气血,改善双侧力学不对称。命门穴(督脉):增强肾气,稳固骨盆核心。 平衡穴。侧弯硬结处横刺。配穴:   大椎穴(督脉):升发阳气,改善全身气血循环。以上为针灸整骨的大模型,意在举隅,开拓针灸思路。临床上具体实施还要看体态评估,做相应的调整。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服务热线
官方网站:www.pcastelao.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09:00-18:00)
联系我们
QQ:2852320325
邮箱:w365jzcom@qq.com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国际企业中心
关注公众号

Powered by 活力健康林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