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风清脾饮○★
2017年02月16日 · 来自专栏 《眼科汤头歌诀》
张 健 张明亮 主编
《眼科汤头歌诀》

除风清脾饮○★
【方歌】 清脾知翘荆防芩,硝黄陈桔地连参。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陈皮6g,连翘10g,防风10g,知母10g,玄明粉12g(冲服),黄芩10g,玄参10g,黄连5g,荆芥10g,大黄10g(后下),桔梗10g,生地黄10g。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功效】清脾胃热,祛风除湿。
【主治】脾经风热所致粟疮症,睑生风粟椒疮,泪多难睁,沙涩摩睛疼痛,其疮如粟,其形黄软;以及脾经湿热所致椒疮,睑内颗粒形如花椒,其形红硬;风赤疮痍。
365站群【方解】方中黄连、黄芩、连翘、玄参、知母清脾胃,泻热毒;玄明粉、大黄通腑,泻脾胃积热;荆芥、防风疏散风邪;桔梗、陈皮理气和胃祛湿;生地黄配合大黄凉血活血消滞,寓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诸药合用,具有泻热清脾、疏风散邪之效。
【按语】本方以眼睛涩痒,眵泪胶粘,大便干硬,脉数为辨证要点。主治睑腺炎、睑缘炎、病毒性睑皮炎、滤泡性角结膜炎、结膜滤泡症、沙眼。
若兼湿邪者,加苦参10g、地肤子10g、苍术10g,以清热燥湿;若无便秘,可去大黄、玄明粉,加赤芍10g、牡丹皮10g,以凉血散瘀;皮肤痒甚者,加薄荷5g、蝉蜕5g、木贼5g,以疏风散邪止痒;若水疱渗液明显者,加苦参10g、地肤子10g,以清热利湿;若睑结膜充血,乳头较多者,加金银花10g、大青叶10g、赤芍10g、牡丹皮10g,以清热解毒,凉血退赤;眼内痒甚者,加菊花10g、地肤子10g、刺蒺藜10g、白鲜皮10g,以散邪止痒;腹胀纳差者,加麦芽10g、枳壳10g,以消积化滞。(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