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知行 中医李知行 2024年09月28日 20:00 广东
图片
文/中医李知行
有什么样的愿力,就会种下什么样的种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长囊肿的现象现在是比较普遍的。
囊肿有很多种,有些囊肿长在体表,肉眼可见,比如腱鞘囊肿,喜欢长在显眼的地方。多数是在关节,还没大起来的时候,可能你不会关注,但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压迫到局部,就会感觉不舒服,甚至活动关节的时候会疼痛,这个时候你就发现怎么局部多了一个包。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还有一些囊肿是长在身体里头的,隐匿性很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基本没什么症状,最常见的就是体检或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做检查发现的,比如说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等等长在脏腑里头的。虽然看不见,但知道结果后,总是心里有疙瘩,浑身不自在,粤语有句俗话叫“有头发边个想做癞痢”。意思就是能完美的,谁希望有缺陷。
囊肿这个问题是大还是小,我们首先要了解本质,囊肿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认识,就很容易人云亦云,被人带偏。
举个例子,门诊腱鞘囊肿的病人,我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火针,火针一扎下去,里面的积液就直接往外冒,而且那种积液很粘稠,像啫喱状。一来因为囊肿日久里面的压力大,二来火针除了制造外流的出口以外还能局部升温,热力迫使积液往外流。
所以囊肿里头本质上就是一滩水,再精准一点地表达就是一滩废水,不能循环利用,中医看来就是痰湿。
很多人喜欢问腱鞘囊肿能不能根治。把积液放出来是不是就好了,就目前看到的情况,哪怕用外科手术把腱鞘取出来,也不能保证不复发,所以问题不在局部,而在体质。什么样的体质容易长囊肿呢?毋庸置疑是痰湿体质,这就是为什么哪怕拿掉腱鞘也可能复发的原因,大环境不变,痰湿就可以流注到不同的部位。
流注到关节就是腱鞘囊肿,流注到不同的脏腑,就会成为脏腑的囊肿,但只要切开它一看,妥妥的一滩水。所以囊肿这个问题,说是大问题,它不足以致命,应该不算,说是小问题,它又能反映身体的状态,痰湿日久,阻滞气血运行,瘀血一生,痰瘀互结,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肯定不利于身体健康。
现在痰湿体质的人那么多,除了地处岭南、两广,跟地域有关。那些不是在这些区域生活的人痰湿也少不了多少,罪魁祸首就是饮食习惯,沿海地区喜欢吃海鲜,内陆喜欢吃肉。鱼生火,肉生痰。吃也不是点到即止,都是为了饱餐,不是为了裹腹。长此以往,脾胃受伤了,运化水湿的能力就变弱了,痰湿体质就是这样形成的。
所以针对身体里头的囊肿,长远之计,是改善痰湿的体质。
怎么改善呢?这个中成药就是源头上消除囊肿,香砂养胃丸。
有人说香砂六君丸也可以,但在我看来,香砂养胃丸的排兵布阵更有针对性。香砂六君丸是偏于益气健脾化湿。而香砂养胃丸在此基础上还兼顾了温中、行气。
香砂养胃丸: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香附、枳实、豆蔻、姜厚朴、甘草、生姜、大枣。
益气健脾有白术、豆蔻、甘草、生姜、大枣立足中州,健运中焦,脾胃作为升降斡旋中心,这几味药就很稳,豆蔻的加入兼顾了温中行气,更加如虎添翼。
陈皮、茯苓、半夏,二陈汤负责化痰湿。
木香、砂仁、香附、枳实、厚朴在气机层面上做文章,消化管道是排痰的重要途径,一旦痰湿化出来了,走谷道、水道都是最佳选择,气行痰自消。
从小布局看,我们总是觉得香砂养胃丸就是用来健脾,助消化,解决食欲不振的一些生活小问题。如果从大布局来看,香砂养胃丸绝不仅次于养脾胃那么简单。要看到疾病背后的本质,那你就能挖掘其潜能。痰湿是不是一时半会形成的,肯定不是,所以想着逆转痰湿体质,这个药就得吃上一段时间,把身体里的痰湿慢慢化掉。片面地认为只要吃几天就能改善体质的,那就是妄想,理解不到位却觉得没有效果的,不建议服用。
如果在饮食上管住嘴巴,行动上迈开大腿,痰湿当然也会改变,可是国人天性如此,那就只能行为不够,中药来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