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15日,是第18个“世界青光眼周”,济南市眼科医院(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推出系列专题科普文章,介绍相关知识,提升社会公众对青光眼的认识与防治水平。济南市眼科医院(市二院)眼三科(青光眼专业)主治医师刘翠娟为大家讲解有关糖尿病相关性青光眼的预防措施。
糖尿病引起的青光眼(尤其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预防的关键在于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同时密切监测眼部健康。
严格控制糖尿病
1. 血糖管理
- 目标: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餐后血糖 ≤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
- 方法:遵医嘱用药(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规律监测血糖、合理饮食(低升糖指数食物)和适度运动(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
2. 控制血压和血脂
- 血压目标:<130/80 mmHg(高血压会加速视网膜病变)。
- 血脂目标:LDL-C<2.6 mmol/L(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管炎症风险)。
定期眼科检查
1. 检查频率
- 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散瞳眼底检查(无病变者);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若已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每3-6个月复查;
- 若合并眼压升高或视神经异常,需增加眼压和视野检查。
2.重点监测项目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早期发现视网膜缺血或新生血管;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估黄斑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
- 眼压测量:警惕眼压>21 mmHg或短期内快速升高。
预防青光眼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1. 治疗视网膜缺血
- 若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或广泛缺血,需及时进行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如全视网膜光凝术),减少促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释放,从而降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风险。
365建站2. 抗VEGF治疗
- 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可抑制异常血管增生,延缓病变进展。
3. 控制眼压
- 即使无症状,糖尿病患者也应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诱发青光眼);
- 若眼压升高,可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前列腺素类滴眼液)。
早期干预与治疗
- 若出现视力模糊、眼胀头痛、虹视(看灯光有彩虹光圈),需立即就医;
- 确诊青光眼后,需联合降眼压药物、激光(如小梁成形术)或手术(如引流阀植入)治疗,以保留剩余视功能。
糖尿病相关青光眼的预防核心是 “控糖+控血管+早筛”。通过多学科协作(内分泌科与眼科),严格控制代谢指标,定期监测眼底和眼压,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已出现视网膜病变者需积极治疗,避免进展至不可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