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甘草附子汤
【出处】《伤寒论》
【类别】祛风祛湿温里剂
【组成】甘草6-15克(炙),附子12-20克(炮,去皮,破,先煎),白术6-15克, 桂枝12-20克(去皮)。
【用法】上四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则解。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方歌】甘草附子汤术桂,表里阳虚风湿配,疼烦短气小便难,汗出恶风身肿退。
365站群【病机】痹: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但凡身上关节疼痛,只要是寒邪为主,就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辨证要点】剧痛,关节不能屈伸。本方用于体寒之关节痛较好,尤其适用于痹痛初起,服下即令风寒湿邪散于无形。腹部脐上动气强、呼吸喘促、心下苦闷、按之腹软无力,外证骨节痛、掣痛不可屈伸、按之痛甚、欲去衣被、汗出、小便不利、恶风或恶寒、身微肿者,此甘草附子汤证也。
【分解】桂枝:能祛风,附子:能散寒,白术:能除湿,甘草:调和诸药。
【禁忌】阴虚火旺证,慎用本方。生附子应先煎(量越大煎煮时间需越长)。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加减】疼痛甚,加乳香、没药、元胡;腰以上痛,加羌活、川芎;腰以下痛者,加独活、怀牛膝。(加茯苓30克利湿,伸筋草20克、威灵仙15克、木瓜20克祛风除湿通络。)
【文献】《伤寒论》: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
【医案选方】
①寒痹《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6:26):单用本方治疗寒痹2例,西医诊断为慢性腰骶关节炎继发坐骨神经痛。其中一例已有十余年病史。均获治愈。作者认为,凡属风湿寒痹,即使没有汗出恶风、短气、小便不利等症,用本方亦可取效。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②风湿性心脏病《河北中医》(1986;6:45):某女,45岁。素患风湿性心脏病心悸短气、汗出恶风、关节冷痛、痛有定处、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弦。此为风湿相搏,日久不愈,邪从寒化。治宜温脾化湿散寒为主,佐以强心通阳。炙甘草5克、炮附子10克、白术10克、桂枝5克、茯苓15克。煎服。一个月后,心悸短气较前减轻,关节已不疼痛,下肢浮肿消失,小便正常。
③风湿痛《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骠骑使吴谐,以建元元年八月二十六日始觉如风,至七日,卒起便顿倒,髀及手皆不随,通引腰背疼痛,通身肿,心多满。至九月四日服此汤一剂,通身流汗,即从来所患悉愈。《谢映庐医案》高汉章、得风湿病,遍身骨节疼痛,手不可触近,近之则痛甚,微汗自出,小水不利。当时初夏,自汉返舟求治,见其身面手足俱有微肿,且天气颇热,尚重裘不脱,脉象颇大,而气不相续。其戚友满座,问是何症?予曰:此风湿为病。渠曰:凡驱风利湿之药,服之多矣,不惟无益,而反增重。答曰:夫风本外邪,当从表治,但尊体表虚,何敢发汗;又湿本内邪,须从里治,而尊体里虚,岂敢利水乎?当遵仲景法处甘草附子汤。一剂如神,服之三剂,诸款悉愈。
【名家论述】
甘草附子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掣痛,痛得很厉害,抽筋的痛,不得屈伸,弯都会痛,近之则剧痛,碰到都会痛,痛的一直流汗,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被、或身微肿者,主之。
桂枝重用,如四钱,其余都有二钱,桂枝去风,白术去湿,靠附子带到皮肤表面去,跑的最快的是桂枝,去风力量很强,湿比较慢,胖子桂枝可加到六钱。
脾脏运化不好,湿会停下来,如果湿停在上焦,当有表证时,又刚好下利,就变成结胸,湿会停在不同的地方,肌肉、关节等,表面看上去有红肿,其实里面有寒湿。
膝盖风湿,下膝五针,扎完针后摸摸脉,如果有表证就白术附子汤;如果是通风,风吹得很难过,不可以碰,用衣服盖着比较好,整个红肿,就是标准的通风,扎针开四关、合谷、太冲、大抒,骨会大抒,脾俞,脾主四肢、肌肉,肾俞把湿从小便利出去,曲池,膝五针,全身差不多都好了,再开甘草附子汤。
【延伸阅读】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均治风湿痹证兼阳虚者。(主症:疼痛,身体烦疼,不能自动)
桂枝附子汤是表阳虚,风寒湿痹,且风气偏盛,此方附子用量最大,目的在于配合桂枝温经助阳,祛风除湿;若似甘草附子汤证而无短气冲逆急迫之状,身休疼烦不可转侧,其腹软似四逆之腹状,乃桂枝附子汤证也。
白术附子汤是表阳虚,湿邪滞留肌表,此方附子用量最小,目的是配合白术助阳,且重在祛肌表湿邪;
甘草附子汤是表里阳气俱虚,寒湿偏盛,用附子配合甘草重点在于缓急止痛,用桂枝,白术,附子温经散寒除湿。腹部脐上动气强、呼吸喘促、心下苦闷、按之腹软无力,外证骨节痛、掣痛不可屈伸、按之痛甚、欲去衣被、汗出、小便不利、恶风或恶寒、身微肿者,此甘草附子汤证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