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孙小鹏通讯员柯佳痛风,是人体内尿酸结晶堆积引发的剧烈关节炎症,严重发作时关节疼痛如刀割、针刺、火烧般深入骨髓,已累及全国超8000万患者。
日前,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涂盈锋教授团队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Goutmanagementusinguricaseandsodiumcitratehollowmesoporousnanomoto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构建了一种负载有柠檬酸钠和尿酸酶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马达”,作为可移动的能量转换器件,用于痛风安全高效的主动治疗,也成为全球首个利用二氧化硅“纳米马达”开展痛风主动治疗的研究。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据介绍,在摸索研究中,团队成员偶然注意到蜜蜂采蜜时会释放信息素引导同伴,形成高效的“群体作业”。这启发了团队有了“纳米蜂群”的大胆设想:能否设计一种能在人体关节内自主运动的纳米颗粒,携带人体匮乏的降解尿酸的酶,像一只只小蜜蜂一样,在关节内自主协作,精准“围攻”尿酸结晶?于是,可负载柠檬酸钠和尿酸酶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自驱动纳米马达”的概念诞生了,它就像一台微型机器人,在人体关节腔内一边“吃掉”尿酸,一边将有害的降解产物过氧化氢转化为无害的水和氧气,形成自给自足的“能量循环链”。
目前,负载柠檬酸钠和尿酸酶的“纳米马达”在动物实验模型中已展现卓越疗效,关节损伤修复率超90%,且无副作用。下一步,团队将推进临床试验,通过将“纳米马达”注射进人体关节腔,在5年内实现痛风患者“一针治疗”的目标。从更长远看,“纳米马达”的技术还可拓展至其他代谢性疾病,例如运用葡萄糖驱动的“纳米马达”治疗糖尿病,或用胆固醇降解酶对抗动脉粥样硬化,“主动纳米医疗”的时代正在到来。
“每一个微小的突破,终将汇成改变人类健康的洪流。”涂盈锋表示。长期以来,涂盈锋带领团队深入开展“自驱动微纳米马达”生物医学应用等方面研究,专注于开发响应性纳米载体(如pH、温度、光敏感材料),用于肿瘤靶向治疗和精准药物控释,其研究的微纳米机器人在药物递送中可突破传统技术局限,被同行评价为“开拓性研究”。
365站群同时,团队还以解决实际医学难题为目标,强调“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转化理念。聚焦先进生物材料领域,设计了新型生物相容性材料(如水凝胶、高分子聚合物等),应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并深入结合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与药学,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部分技术已进入动物实验或合作临床试验阶段。